为什么你画线总被“打脸”?因为技术分析不是预言术,90%以上的交易员都搞错了!

文/Matthew 一位经验丰富的全职散户交易员

许多新手交易者(甚至非交易者),以及专业的基本面交易者,往往对技术分析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有错误的理解。

他们认为技术分析就像一颗预言师手里的“水晶球”,能揭示价格行为背后的秘密,并告诉他们下一步价格将走向哪里。

有些人对这种“水晶球”概念深信不疑,最终因为过度自信、过度冒险而爆仓;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个概念荒唐至极,认为技术分析不过是迷信或“巫术”,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。

两种看法都过于肤浅,完全偏离了重点。没有任何一位真正严肃的技术交易者会声称,仅仅因为在图表上画几条线,就能确切知道市场下一步要走向哪里。

事实上,你应该警惕那些这样做的人,因为这恰恰说明他们自己也不理解手中工具的真正用途。

什么是技术分析

技术分析是一种结合艺术与科学的方法,通过可视化指标和形态识别,来判断价格过去做了什么、现在正在做什么,以及未来可能会做什么。

它提供了一种直观地量化价格行为的方式,从市场心理和资金布局的角度,告诉你:

⊙ 交易者和算法过去做了什么;

⊙ 哪些位置交易者被套或感到恐惧;

⊙ 哪些地方他们兴奋、哪些地方他们犹豫。

它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,是一种“万无一失”的市场预测工具。远比那要复杂得多。

技术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风险背景、发现重复性模式、并优化市场入场时机的方法。

技术分析绝对不该这样做。

最重要的一点是:技术分析是专业交易者用来确定止损位置的工具。从定义上看,这就意味着职业交易者本身并不确定价格将走向哪里!

所以,与其用线条和框框“智胜”市场(听起来就很荒唐),不如用技术分析来寻找风险回报比有利、且至少有一定成功概率的交易机会。

他们并不需要每一笔交易都赢来赚钱。他们知道只要有相当的胜率,再配合不对称的收益/风险比,就能盈利。

这根本不需要任何“水晶球”。

但是,很多骗子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技术分析的盲目信任来牟利,这也是技术分析名声不好的原因之一。

他们暗示,只要你掌握了技术分析(在此之前先付给他们一大笔学费学“秘笈”),你的所有交易梦想都会成真,从此永不亏损。

不幸的是,在市场里,没有任何一种“万无一失”的方法能精准预测方向。但如果你懂得如何正确运用,技术分析确实能帮助你在市场之海中不至于迷失方向。

管理预期和风险

就像生活中一切复杂事物一样,市场本质上是混沌且不可预测的

如果不是这样,那我们所有人早就能持续赚大钱了。然而,尽管这种不确定性无处不在,一些技术交易者每年仍然能从市场中获取极高利润。

如果技术分析并不能真正告诉他们价格将去往何处,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?

答案在于他们的资金管理。职业交易员常常判断错误。事实上,他们大多数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交易是错的。

他们之所以能在正确与错误差不多多的情况下仍然盈利,秘诀在于他们的风险管理,而不在于他们预测市场的能力。

“你不是交易员,你是风险管理者。”——拉里·贝内迪克特(Larry Benedict)

显然,正确判断市场方向是盈利交易的重要因素,但仅仅有正确的方向偏好并不足以让你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。

在很多地方,尤其是加密货币圈和股票基本面圈,技术分析的名声并不好,通常是因为一些交易者一次次在旗形、头肩顶等形态上“梭哈”而被市场收割。

或者是因为他们看到太多交易者发技术分析图表,结果这些图表大多是错的,于是就得出结论:在图表上画线充其量不可靠,最糟也不过是浪费时间。

但这种理解,完全错解了技术分析在交易中的作用。技术分析和任何工具一样,只能和操作者及其使用水平一样有效。

就像天气预报,你的分析只能和当下的真实情况一样好,而这些情况始终在变化。

你可以基于已有信息做出一个合理推测,判断当前市场状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,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“确定”这些假设,那才是疯狂的。

就像天气,市场在极短时间内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,而且往往没有预兆。正因为如此,要想成功运用任何技术系统,最关键的是严格的风险控制,无论系统本身多么优秀。

“长期生存与繁荣的关键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系统中所融入的资金管理技巧。”——埃德·赛科塔(Ed Seykota)

风险的“语境化”

正如SMB Capital期货交易主管梅里特·布莱克(Merritt Black)常说的:“情境为王(Context is King)。”

技术分析并不仅仅是一种用来判断市场方向的方法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一种帮助交易者确定市场风险背景的方法

它帮助交易者在市场中找出那些风险回报结构优越、概率较高的交易区域。意思是,如果他们这次判断对了、价格真的按预期走,那么这个回报就值得去冒风险。

凡是不符合这种“情境标准”的机会,他们就放弃。

这点极其重要,因为作为交易者,我们显然要做很多笔交易。如果盈利的交易在总量上无法弥补必然存在的亏损,我们就无法盈利。

想想掷硬币:正面赢2:1,反面输1:1。这确实是个好赌注,但并不意味着反面不会连续出现十次,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在一次掷硬币时把全部资金押上!

即使这是个长期必赢的好赌局,你仍然必须按照赔率管理风险资金,否则你可能根本坚持不到开始赚钱的那一刻。

接受不确定性

残酷的事实是:无论你多擅长解读价格图表,你都会判断错——而且经常错。

即使是最优质、最复杂的技术分析形态,也不能保证交易一定成功,甚至不能保证市场会“尊重”你的分析。

所有有经验的交易者都知道,市场有自己的脾气,在它上面画线、加载指标并不会让它“屈服”或“照做”。

如果你有点交易悟性,这个想法应该能逗乐你。我们都经历过:最有把握的形态失败,最自信的分析被价格完全无视。

这时我们通常会觉得糟糕,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判断正确。但我们必须把自我价值感与交易分开。市场判断错了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,只是这次没有走成而已。

技术分析的真正作用,并不是以某种确定性告诉你市场会走向哪里,而是给你一个可操作的框架,以便让你可以规划交易

没有这个框架和一致的分析方法,你怎么知道自己在哪个点上“判断错了”?

是当你把钱全赔光?还是当亏损大到你心里难受?又或是当浮亏达到一个随意设定的金额或点位?

显然不是。专业交易员绝不会这么做。

相反,他们用技术分析来识别市场条件和风险语境,从而知道在自己的交易计划里哪些形态最有可能实现,更重要的是,他们知道要看到什么信号,才可以判断这个形态已经失败。

然后他们计算自己愿意冒多少资金风险,让这笔交易走完,无论成败。这就是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,也是他们赚钱的秘诀。

“大多数交易员的盈利率只有50%到55%左右。这意味着你会犯很多错。如果情况如此,你最好确保每次亏损尽可能小,而盈利则尽量大。”——史蒂文·科恩(StevenCohen)

最小阻力路径

当你看到一位优秀的职业交易员做分析时,事后常常会觉得他们好像完全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
他们在图表上画了很多线,有时价格就真的按他们说的走了。

但真相是,他们根本不知道价格一定会按他们想的走。他们只是把可能发生的情景用视觉方式定义出来而已。

他们用过往经验和分析价格行为的技巧来确定风险环境和市场定位,从而找出“最小阻力路径”

相关文章阅读:最小阻力路径:适用所有货币及CFD价格走势分析的“万金油”》、《这套“分析三角”模型:趋势动量、支撑阻力以及价格形态,让我交易无往不利!(多图解析)

他们唯一知道的是,价格大概率会按他们的分析去走,但从来没有任何保证它一定如此。

无论一个交易看起来多么确定,无论多少变量排列组合成“完美形态”,都总有可能出现意外事件,完全推翻你的分析并导致市场反向。

只需要有一个资金量巨大的交易者与你持相反观点,就能在几分钟内让你再正确的分析也失效。

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职业交易员身上时,他们不会因为“对分析有极度自信”而死扛仓位;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出场、小亏离场,因为他们对的是自己的交易计划,而不是某一笔分析。

他们知道,即使这次技术分析没起作用,也不代表整个方法无效。

这只是职业生涯中必然会出现的许多亏损之一,所以最好保持亏损小而可控、无须多想,这样才能在资金和心态上保持良好状态,抓住下一次机会。

于是他们清空图表,重新开始,不知道下一笔交易是连续亏损的开始还是弥补前一次亏损的机会。

这就是交易员的生活——无论你对市场分析的能力和天赋多有信心,不确定性总是潜伏在每一个角落,随时准备打乱你精心布置的计划。

“再精心的计划也可能失败,因为意外的,甚至无法预料的事情,终将发生。”——杰西·利弗莫尔(Jesse Livermore)

结论

这些话并不是说提升你的技术分析能力是徒劳无功的。恰恰相反,我认为技术分析是交易中最有价值的工具。

但在使用技术分析之前,你必须真正理解它的局限性和真实用途,否则心理上会遇到很多障碍。

我个人在交易中完全依赖技术分析。但我从不会像很多新手那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技术分析,指望别人能直接用它来交易。

这种想法很幼稚,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交易策略、风险承受能力、偏好、周期、目标和解读市场的方式都不一样。

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交易决策负责。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市场,他们也不必在乎我怎么看。

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解读方法本身,而是它的一致性与有效性

如果你能用你的方法在长期内盈利并控制回撤,那就是好系统,哪怕你的判断经常错、或者别人不同意你的做法。

技术分析的意义,只是把价格行为用一种对你有意义的方式框起来,好让你能有效地交易

目标是将空白画布变成这样:

转化成可执行的信息,例如:

这是我用简单价格行为理论做的一笔交易。我在0.67美元进场,在0.82美元卖出大部分仓位。事后看,好像我完全知道价格要去哪里,很容易产生这种错觉。

但事实上,我根本不知道。

我只知道价格处在多头趋势中,大概率会走高,我想尽可能靠近支撑做多。我用价格行为、成交量和均线来定义“支撑”。

然后,一旦决定了进场点,我又确定如果价格真的上涨,前方可能在前高遇阻——所以我在0.82美元卖出;而如果跌到0.62美元,我要出场,因为那时趋势(和我的交易假设)可能被破坏。

没有这些信息,我就不知道仓位该多大、利润目标在哪、止损在哪——而这三点恰恰是成功执行交易的关键。

我并不执着于“市场要去哪里”,那只是拼图的一块。我更关注的是整个过程,以及如果我错了该怎么办。

几天后,这笔交易按预期发展,我在交易日志里写下了手写计划:

可以清楚地看到,我画在图表上的“稚嫩线条”并没有推动市场。

它们只是把市场可能走向的区域情境化,如果趋势继续,告诉我该如何行动。

这是一份完全基于价格行为和成交量的简单计划,结果出乎意料地完美——弥补了之前没成功的那些次。

而如果我错了,就像我经常会错的一样,我也不会在乎;不会尴尬,不会对系统失望。

我会接受小亏,继续下一次机会。